<p id="gm9rr"><strong id="gm9rr"><small id="gm9rr"></small></strong></p>

  • <acronym id="gm9rr"></acronym>
    欢迎来到 农业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品牌声明 | 网站建设 | 网址导航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农业网首页 > 农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陕西省安康市:秦巴明珠续写香茗传奇
    陕西省安康市:秦巴明珠续写香茗传奇
    农业网   时间:2019/10/31 13:28:00  来源:农民日报  阅读数:491

      长江*支流汉江,从嶓冢山发源,自西向东过陕西安康,将这片北依秦岭、南靠巴山的土地劈成两半。虽隶属北方省份,但这个陕南小城少了些北方的粗犷,平添了南方的盈润和秀美。

      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也是同纬度*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域:降水充沛,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昼夜温差较大,虫害少,所产茶叶具有“香高、味浓、富硒、形美、保健”的特点。

      除了素有“秦巴明珠”“中国硒谷”之美誉外,安康的产茶历史更令人赞叹:始于西周,盛于唐宋,从唐代至清代,“茶马互市”的好名声延续了千年,一度成为贡茶的重要选地。

      然而,近百十年间,全国茶产业“百茶争鸣”,安康并未在竞争中占优,其经济发展带动作用也不甚明显。

      如何重拾昔日荣光?近年来,安康市委、市政府精心谋划,果断出击,全市茶产业规模面积不断扩大,质量全面提升,品牌效应日趋彰显,成为助农增收、加快脱贫攻坚步伐的强大动能。

      面铺展、点开花,经营主体逐步壮大

      小雨润行装,清风送晚凉。走进紫阳县,仿佛走进茶的世界,沟沟岭岭、路边、村口,随处可见。风一来,湿润的空气中裹挟着清香。

      在安康,产茶之盛,何止紫阳。全市有9个县区106个镇兴办茶产业,茶园总面积达94.6万亩,年产茶3.5万吨,实现年产值60.9亿元。

      “我们将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来打造。”安康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崔用慧说,安康的茶叶产量占到全省的1/3以上,截至目前,茶产业惠及315个贫困村3.9万户贫困户12.3万贫困人口,贫困户户均增收2650元。

      “罗马不是*建成的”,安康茶产业今日的“燎原之势”酝酿良久。

      2013年,安康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副市长和秘书长为副组长、涉茶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并将茶叶发展纳入各县区的工作目标考核,市政府每年投入项目资金1亿元左右。各县区也设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配套措施和专项资金。

      面上铺展开了,点上也精彩纷呈。

      “中国绞股蓝*县”平利县,发展绞股蓝产业已30多年,是全国绞股蓝人工栽培面积*、质量*优的县,种植面积达5万亩,年产量达5400吨。2013年“平利绞股蓝”被认定为*商标,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绞股蓝茶是朝阳产业,前景广阔。”平利县申草园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殷刚介绍,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保健饮品,它在降脂、免疫调节、肝脏保护等方面作用明显,打入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市场后,深受消费者青睐。

      在平利县田珍茶业有限公司的一间办公室里,每张桌上档案盒里装满*扶贫资料,码得整整齐齐。

      “这是我们走村入户获得的*手资料,之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该公司总经理胡学华说,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联动扶贫思路,近两年帮助300多户贫困户增收。

      在汉滨区,“三带两区”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百村百园”建设方兴未艾。

      随着各种茶叶基地迅猛成长,经营主体的实力也逐步壮大。目前,全市有茶叶加工厂856家、营销企业和电商网店964家、省级龙头企业17家,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

      抓特色搞品牌,瞄准“硒”字做文章

      “无忧何必去饮酒,清静常品紫阳茶。”作家贾平凹品尝过紫阳茶后,赞不绝口,忘情留下佳句。其实,早在清代,紫阳毛尖已成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光绪三年的紫阳茶《贡茶事案》信票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茶香也怕巷子深。2016年,安康市委书记郭青提出发展目标:抓特色,瞄准“硒”字做文章。

      安康加快了茶产业“名利双收”的步伐。市政府启动安康富硒茶“三年百市百店千点”送健康招商推介系列活动,赴北京、上海、杭州、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地开展推介活动100余次。

      “咱们这山大地少,种粮食不行,但是种茶再好不过。”紫阳县和平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朝和对家乡的茶叶颇有信心,该公司当家品种“和平翠峰”,就是富硒茶的代表品种之一。

      做品牌,也靠巧劲。安康紧握“世界*早的茶”(权威机构考证,咸阳汉景帝阳陵出土的茶叶迄今*古老)这一无形资产,委托国内*专家团队创新研究,研制出了*控酶紧压成饼、长期保质的茶中新贵——秦汉古茶。

      “由于制作工艺的特殊性,夏秋茶得到充分利用,产量增加3倍,产值增加1.5倍。”安康秦汉古茶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振华一脸兴奋。

      几年下来,品牌建设成效令人刮目:创建“*商标”2个、省级*商标29个;先后获“国饮杯”“中绿杯”国家名茶大奖67项;研究制定的《天然富硒茶》成为农业农村部行业标准,“安康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审定。

      在品牌推动下,农户采摘的鲜叶和茶企的产品售价明显提升。紫阳县焕古庄园富硒茶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小军自豪地说:“我们将茶分为6个品级,1号硒香茶可卖到3000元/斤,6号硒香茶也能达到100多元一斤。”

      茶旅融合、科技创新,延长价值链

      雨过天晴,在平利县长安镇羽峰山的茶圣陆羽广场上远眺,茶山的翠绿颠簸着伸展,一层盖过一层。眼前这羽峰山,栽着600多万株茶树。

      将这面山装扮一新的,是山下的平利县女娲银峰茶叶有限公司,该公司围绕“陕南茶乡、田园风光、生态庄园”的建设思路,已建成3000亩精品茶园、9公里环山公路、贡茶园等,成为周边县市人们观光品茗、休闲度假的上佳选择。

      “茶旅融合,延长了产业链,对周边村镇茶产业有很大的带动作用。”该公司董事长洪善存告诉记者,公司今年在八仙镇仁溪沟村建立新的茶园基地,整村推进帮扶贫困户。

      茶旅融合的路子在紫阳也蹚开了。焕古硒茶小镇、瓦房会馆小镇……如今,紫阳已培育出6个产业融合的茶叶产业园。

      汉滨区亦不甘落后。瀛湖边上的双龙镇双龙生态旅游度假区遍山茶园生机勃勃,游人如织。

      截至目前,全市15座茶园被评为全国或全省美丽茶园,全域旅游的基本底色已然形成。

      走进紫阳县焕古镇大连村的苏秦合作社,几个村民在热烈地交谈着。“政府给贫困户肥料补贴,茶园管护费200元/亩。”刘兴佑高兴地说,“参加政府组织的免费技术培训班后,时间花得少了,茶树倒越长越好。”今年,他又新建了7亩茶园,预计年收入7万多元。

      大连村党支部书记谢林安接过话茬,“同样的茶树品种,科学管理和传统管理的差别一眼就看得出来。”

      除了深入开展人才培训和技术推广,安康在产品研发上也下足功夫。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做精绿茶,做大红茶,开发黑茶,近5年争取国家、省、市立项涉茶科技项目4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25项。

    农业网(Agronet.com.cn)微信扫一扫: 尽“扫”天下农商情

    农业网编辑:agronetchenfangjun首页 打印 字体 [ ]

    转发到: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 农业网”(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农业网”(Agro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看三级|国产麻豆放荡av剧情演绎|五月激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