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gm9rr"><strong id="gm9rr"><small id="gm9rr"></small></strong></p>

  • <acronym id="gm9rr"></acronym>
    欢迎来到 农业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品牌声明 | 网站建设 | 网址导航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农业网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内综合 > 我国农业食物营养转型发展正当时(图)
    我国农业食物营养转型发展正当时(图)
    农业网   时间:2019/6/10 9:32:00  来源:农民日报  阅读数:362

    农业食物营养转型

      新成就

      我国农产品供给能力实现了新突破,为农业生产向营养导向转型提供了更多腾挪变革空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生产综合能力大幅上升,粮食产量实现连增,粮食总产连续12年超过5亿吨,其中连续6年突破6亿吨大关。近40年来,肉类产量从1979年的1062.4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8588.1万吨,禽蛋产量从1982年的280.85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3070万吨,牛奶产量从1978年的88.3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3655.2万吨,水产品产量从1978年的465.35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6445.33万吨。小麦、稻谷、蔬菜、水果、肉类、蛋类、水产品等生产量均稳居世界前列。通俗地讲,以前是8亿人民吃不饱,现在是14亿人民吃不完。农产品生产能力的增强,为农业从主要提供初级农产品向多功能、三产融合发展的转变,为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营养导向型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开创了新局面,为食品制造业向营养导向转型奠定了坚实的产业装备与工艺基础。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不含烟草)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52万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80.08万亿元)的比重为13.14%。“十二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年均增长超过10%,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由1.7:1提高到约2.2: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初步形成了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水稻加工、黄淮海地区优质专用小麦加工、东北地区玉米和大豆加工、长江流域优质油菜籽加工、中原地区牛羊肉加工、西北和环渤海地区苹果加工、沿海和长江流域水产品加工等产业聚集区,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的加工流水线、大型装备和配套工艺,这是食品制造业营养转型的产业基础。

      食物消费结构发生了新变化,初步形成了居民膳食结构向营养导向转型的消费模式。2017年人均粮食(原粮)消费量130公斤,谷物119.6公斤,薯类2.5公斤,豆类8.0公斤,食用油10.4公斤,蔬菜及食用菌99.2公斤,肉类26.7公斤,其中,猪肉20.1公斤,牛肉1.9公斤,羊肉1.3公斤,禽类8.9公斤,水产品11.5公斤,蛋类8.2公斤,奶类11.7公斤,干鲜瓜果类50.1公斤,食糖1.3公斤。与2007年消费结构相比,除了粮食有所下降外,其他食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更加多样化。我国居民营养状况显著改善,人均能量、蛋白质、脂类得到显著提高,居民营养水平已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新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稳定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农业食物营养转型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2018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28.4%,标志着人民生活水平已经进入相对富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迫切,需求更广泛和多样化。2018年,中国人均GDP超过9500美元,可以预期,经过“十三五”期间的发展,2020年,我国社会将跨越人均GDP一万美元大关,全面进入以营养健康为主要特征和发展目标的新阶段,未来20—30年将是我国食物营养产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将为中国食物发展的营养转型提供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与营养健康观念的提高,人们对食物消费需求已经不再满足于“吃饱”“吃足”,而是更加关注“营养、优质、健康、安全”。“养生”正在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热门话题,所涉及的饮食、保健、养生等健康养生类节目热播,相关书籍畅销,都是我国居民对营养健康认知的提高,对营养健康食物追求的具体体现,是中国食物发展营养转型的强大内生动力。

      近年来,顺应农业食物营养转型发展的需求,《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学生餐营养指南》《辅食营养补充品》《运动营养食品通则》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等一系列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膳食指导相继发布,为农业食物营养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法规标准支撑。

      近年来,我国在移动互联网、电商平台、移动支付以及多产业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已具备协同共享环境、农业、食品药品、医疗、教育、体育等信息数据资源,建设跨行业集成、跨地域共享、跨业务应用的基础数据平台和覆盖全国养生食材主要产区的资源监测网络,进而完善营养健康数据标准体系和电子认证服务体系,使得个性化的营养需求能够非常便捷地得到实现。新方向

      新方向

      然而,农业食物营养转型发展之路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矛盾,主要包括食物生产供给与消费需求之间不平衡、食物消费和营养素摄入结构不平衡、城镇与乡村之间营养状况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此外,食物需求增长和生态环境制约不协调、生产加工技术体系与营养健康导向不协调也是问题所在。由于长期追求以产量为目标的粗放型生产方式,食物生产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挑战逐步加剧;从初级农产品的主栽品种、主要生产模式、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制造、烹饪加工等各个环节的营养型技术工艺非常缺乏。

      推进农业食物营养转型发展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政策法规标准为保障,以科技为支撑,加强营养知识普及和消费引导,加快食物生产、消费和营养的一体化,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食物营养保障。要向着“三个遵循”“两个坚持”“五个着力推进”的新方向迈进:

      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促进动物、植物、微生物有机循环。发展农业首先要充分发挥好农业自然再生产的功能,即要更加充分发挥微生物、植物、动物有机循环的生态食物链功能。任何忽视自然再生产规律,过分依靠石化能源要素的投入的行为,不仅不能维持正常的经济再生产,更为可怕的是还会遭到大自然的反噬和严惩。

      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营养健康农业之路必须加强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使优质农产品转变为营养健康的加工产品,然后借助互联网、物流、冷链等手段变成老百姓餐桌上的食品。

      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赢。确保生态安全已成为农产品供求调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营养健康的导向可以确保农业生产过程是绿色的、集约的,即用绿色的投入品、绿色的技术生产出健康营养的农产品,避免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利用。

      坚持“大食物、大营养、大健康”理念。要以大食物理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营养健康需求指导农业食物生产,把 “营养提升”作为保障能力安全的重点,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主食产品结构,满足居民对优质化、多样化“大营养、大健康”食物的需求。

      坚持“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顺应新时代的营养健康要求,食物安全理念要更加突出生产、消费、营养、健康的协调发展,食物生产的目标要由过去的单纯追求产量逐步向以营养为导向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转变;食物发展的方式要由过去“生产什么吃什么”逐步向“需要什么生产什么”转变,由“加工什么吃什么”逐步向“需要什么加工什么”转变。

      着力推进营养导向型技术能力和营养标准的建设。要从品种入手,从食物全产业链审视营养转型的技术需求,在科技队伍建设、科研立项、成果培育与转化、产业示范等把营养导向贯穿始终,迅速形成应对营养转型需求的科技力量。与此同时,构建典型的农产品特质性营养素、功能活性物质等数据库,研究制定农产品营养标准通用技术准则与规范,推动政府部门制定农产品营养标准。

      着力推进食物营养和健康知识的全面普及。要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为指导,大力宣传健康饮食理念,合理均衡的膳食摄入。要从主要针对学生群体和妇女老人,转向全人群营养教育。要通过多种渠道或平台宣传普及营养知识,充分利用目前发达的互联网平台、微信公众号及传统的电视、报纸、期刊等方式进行宣传,使居民真正意识到均衡膳食营养消费的重要性,从而实现居民健康、资源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友好的协调发展。

      着力推进居民营养干预制度的有效落地。制定食物营养定期监测政策,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

      着力推进食药同源产品开发。要合理布局,充分发挥食药同源农产品原产地生产优势;要加强研发,提高药食同源原料和加工品的附加值;要扶持产业发展,强化品牌意识,确保质量和市场竞争活力;要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持食药同源产业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新需求。

      着力推进食物营养政策法规的健全实施。贯彻落实纲领性政策,进一步出台系列重大具体举措,有序推进国家食物营养教育示范基地的创建和运行管理,顺应农业食物营养转型发展的需求。要着眼于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着手调研编制2021—2035年的国家食物营养发展纲要;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经验,加快制定和出台《国民营养法》等相关专门法律法规,依法推进中国农业食物营养转型发展;研究制定特殊人群营养食品通则、餐饮食品营养标识等标准,统筹建立医疗体系与健康保障体系协调发展机制;研究建立适合中国普通人群营养改善与个性化*服务并举的食物营养与健康标准新体系等,从关注重点人群转向全人群的营养引导。

    农业网(Agronet.com.cn)微信扫一扫: 尽“扫”天下农商情

    农业网编辑:agronetljy首页 打印 字体 [ ]

    转发到: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 农业网”(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农业网”(Agro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看三级|国产麻豆放荡av剧情演绎|五月激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