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gm9rr"><strong id="gm9rr"><small id="gm9rr"></small></strong></p>

  • <acronym id="gm9rr"></acronym>
    欢迎来到 农业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品牌声明 | 网站建设 | 网址导航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农业网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内综合 > 丽江:科技创新让山区农民插上致富的翅膀(图)
    丽江:科技创新让山区农民插上致富的翅膀(图)
    农业网   时间:2019/5/16 14:35:00  来源:丽江日报  阅读数:496

    丽江市玉龙县太安乡马铃薯

      每年九、十月收获季节,位于滇西北高原,海拔3000多米的丽江市玉龙县太安乡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来自太安乡周边九河、拉市等坝区乡镇的农民涌至山区太安乡打工挖马铃薯。几十辆从全省各地来的大型货车和数十名马铃薯经纪人穿梭在太安乡的田间地头,他们都是为“丽薯系”为主的太安马铃薯优质种薯而来。每年从太安乡调往云南各地的丽薯系优质种薯近8万吨,产值1亿多元,农户少则收入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靠马铃薯实现了脱贫致富。回想太安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历程,无论从品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脱毒种薯示范,还是优质种薯基地的建设,每一项科技措施的研发、实施都离不开丽江市农科所马铃薯团队40多年执著的坚守和艰辛努力。

      起航,只为山区农民吃饱饭。

      20世纪70年代,丽江市农科所太安科技示范基地挂牌成立,并于同年组建了太安马铃薯科技团队。马铃薯团队组建初期仅有三四名刚毕业的大学生。试验用地借用生产队的地,住的是农户家的泥瓦房、简易木板房,*辛苦工作后还要自己搭伙做饭吃,而且不通电。由于交通不便,科技人员1个月也难得回家*。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末。物质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队员们精神饱满,意志坚定,一心想要为解决山区农民“吃饭问题”做点贡献。

      当时太安马铃薯种植仍然是刀耕火种,马铃薯亩产仅410公斤左右。太安马铃薯科技团队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资金、技术的支持,以及国际马铃薯中心(CIP)的大力支持,开展了马铃薯实生种子(薯)应用研究和示范推广。在太安村由农科所马铃薯团队牵头,当地村组科技员参加,组建了5人—8人的科技组为马铃薯生产服务。工作开展初期,由于受马铃薯实生种子籽粒小、育苗移栽工序多、浇水困难等诸多因素限制,推广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工作上暂时的困难没有让团队畏缩不前,他们及时转换了工作思路,将直接向群众宣讲新技术,转为专心种好新技术示范田,宣传展示新技术示范效果,从而引起群众兴趣,使新技术推广逐步展开,让马铃薯团队在太安站稳了脚跟。

      1979年,在丽江召开了亚洲马铃薯大会,在太安马铃薯实生种子(薯)应用现场观摩会上,通过实产验收,太安马铃薯创亩产3773公斤的全国高产纪录,大面积亩产突破600公斤。到1986年,丽江马铃薯推广面积达10万亩,平均亩产达655公斤。在新技术的带动下基本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用当时太安流行的一句话来描述就是“吃饭靠洋芋,花钱靠芸豆”。

      传承,新世纪创造新业绩。

      改革开放使太安乡的通信、交通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解决了群众温饱后,太安马铃薯科技团队把目光聚焦在马铃薯产业规模化推广上。

      由于马铃薯用种量大,繁殖系数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马铃薯的种植规模;马铃薯在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的过程中还会因病毒感染积累导致种性退化,品质下降。经过充分地调研和讨论后,太安马铃薯科技团队提出了“加强对外合作,强化自我修炼”的新理念。成功争取并实施了国家及云南省“滇西北马铃薯脱毒微型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 “丽江市马铃薯良种繁育及推广” “马铃薯脱毒种薯标准化生产示范” “优质抗病高产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逐步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丽江地区的马铃薯生产技术。马铃薯新品种筛选、脱毒种薯生产应用和栽培技术改进作为“自我修炼”的成果,成为解决制约马铃薯生产的制胜法宝。

      在马铃薯实生种子(薯)应用示范推广的基础上,逐步开展了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结合丽江马铃薯生产及研究条件,从*初的地方品种收集、整理和利用起步,到天然实籽的利用,再到系统选育及杂交选育。有一年5月,原本就是喀斯特地貌、严重缺水的太安遭遇了严重的干旱,人畜饮水十分困难。但此时正值马铃薯杂交实生苗*移栽时节,太安马铃薯科技团队只有选择到10多公里外的拉市拉水,在当天太阳落山后栽苗、浇水。繁重的工作量使科技人员们连续奋战20余天,每天忙到晚上8点多钟。平淡充实的岁月里,科技人员们用青春和汗水换来了“丽薯系列”的诞生:2001年,丽江*个马铃薯品种“丽薯1号”通过了云南省审定,并于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成为云南省*个通过国家审定的马铃薯品种,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200万多亩;2004年育成了“丽薯2号”;2008年育成了“丽薯6号”“丽薯7号”;2014年育了成“丽薯10号”“丽薯11号”“丽薯12号”;2016年育成了“丽薯13号”“丽薯15号”。其中“丽薯6号”“丽薯7号”“丽薯10号”“丽薯15号”被确定为云南省主导品种。2017年“丽薯”系品种年推广面积达160多万亩,其中产量高、抗病、适应性广,适合冬春作的“丽薯6号”推广面积达130万亩。“丽薯6号”的推广不断创造了云南马铃薯的高产纪录,在丽江春作区曾创造了亩产4804.5公斤的高产纪录;在冬作区开远市曾创造了亩产5039.12公斤的高产纪录;在早春作区陆良及弥渡,先后创造了亩产4618.4公斤及 5454.51 公斤的高产纪录。“丽薯6号”不仅在全省冬早作区商品薯亩产值达万元以上,在玉龙县太安等地种薯生产亩产值也超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丽薯6号”不仅成为云南省的主栽品种,还被国内18个省(市、区)引种示范,并被推荐交流到古巴、越南、缅甸等国家。“丽薯1号”“丽薯2号”及“丽薯6号”品种选育及应用先后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马铃薯新品种的成功选育及示范推广离不开脱毒种薯的应用。20世纪90年代,太安马铃薯科技团队积极主动引进马铃薯脱毒种薯应用新技术,结合太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引进优良品种脱毒试管苗和微型薯在太安家庭网箱进行原原种生产试验,并将本地主栽品种寄到省农科院、内蒙古农科院、中国农科院等单位脱毒,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多次亲临指导。很快,马铃薯脱毒种薯应用技术取得初步成效。通过市农科所积极争取,成功实施了国家及省“滇西北马铃薯脱毒微型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马铃薯脱毒种薯标准化生产示范”等项目。依托项目建设,组建成立了马铃薯组培快繁中心,在接种器具、试管苗培养、移栽、植株调控及收挖工具等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突破,申请专利7项,已获专利授权3项,有效解决了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污染率高、网室移栽后成活率低、植株徒长荫蔽倒伏、单位面积2g以上有效结薯数低、无法适应山地无灌溉条件的原种繁殖需要及原原种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总结出适合丽江气候特点及生产实际的脱毒试管苗、原原种及各级种薯生产技术。这些技术用于指导种薯企业、协会、合作社及广大农户,使种薯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通过项目实施带动建立了丽江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构建了“育、繁、推”一体化的丽江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打出了“丽江太安脱毒马铃薯种薯”品牌,使丽江成为云南省重要的优质马铃薯种薯基地。太安乡农民通过生产“丽薯6号”种薯,亩产值突破万元,家庭收入达数万元乃至数十万元,率先富裕了起来。如今,丽江每年繁殖种薯7万多亩,生产种薯10万多吨,除销售到云南冬早马铃薯产区外,还远销到西南各省。种薯基地的建立,给“丽薯”品种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滇西北马铃薯脱毒微型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成功解决马铃薯品种选育及脱毒种薯技术改进等问题后,革新太安马铃薯栽培技术成为太安马铃薯科技团队的新目标。2005年以来,太安马铃薯科技团队开展了配套技术的研究。通过实施省、市“马铃薯新品种及丰产栽培技术示范”“马铃薯新品种‘丽薯6号’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项目,特别是国家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丽江综合试验站体系重点任务“一季作马铃薯抗旱增产增效综合技术研究”“马铃薯晚疫病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针对塘播稀植、耕作层浅、偏施氮肥、不施钾肥、不防病虫害等问题,开展了一系列试验研究及集成示范。通过实施深耕,改塘种为行种增加种植密度;改偏施氮肥为有机无机搭配施肥;改传统种薯为脱毒种薯;改牛耕人作为小型机械耕作。期间,还发明了一种组合式犁头,实现了耕地、开沟、中耕、收挖小型手扶拖拉机应用。实施了平播后垄培土的“五改一平”技术,总结出了“马铃薯平播后起垄栽培技术”“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马铃薯平播后起垄栽培技术规程”,并于2014年2月由丽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

      从马铃薯实生薯应用到新品种选育及脱毒技术研究,再到探索出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太安马铃薯单产*纪录不断刷新。2011年采用“丽薯6号”品种配套平播后起垄栽培技术创造了亩产3812.3公斤,亩产值15249.2元的丽江马铃薯高产高效记录,同年太安乡4万多亩马铃薯平均亩产量突破2000公斤;2017年创造了丽江马铃薯4804.5 公斤的*亩单产纪录。如今,“丽薯6号”“丽薯7号”“丽薯10号”“丽薯15号”等品种资源和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已成为丽江及云南省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全市马铃薯种植从2001年的19.7万亩,发展到了35万亩,增加了77.7%;大面积亩产量也从650多公斤提高到现在的近1300公斤,增加了将近2倍。

      太安马铃薯种薯产业得到了有效、持速、稳定、健康、高效的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一五”期间太安农民人均纯经济收入仅有2620元,到“十二五”当地人均纯收入已超过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456元,2018年太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00元,超过丽江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385元。如今太安群众家家懂科技,户户有农机,基本实现了马铃薯从种到收的全程小型机械化操作。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太安生态观光旅游业的发展,每年七、八月漫山遍野的洋芋花争相开放,吸引了人们争相欣赏。

      创新,新时代新要求新作为。

      马铃薯实生薯*初推广应用、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脱毒技术研究、探索出马铃薯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使丽江市农科所马铃薯团队稳扎在太安,造就了丽江马铃薯科技的辉煌,支撑了丽江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不管是长期驻守太安基地的四代科技工作者代表和玲、杨煊、和平根、和生鼎,还是所内团队领头人王绍林、和习琼,在多年的艰辛工作中,马铃薯团队中,获全国劳动模范1人,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1人,农业部粮食生产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省政府特殊津贴3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1人;省委联系专家1人;市政府特殊津贴3人;丽江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1人;丽江市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马铃薯团队建设40年多来,先后选育出省级及以上审定马铃薯品种9个,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 16 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 项,地厅级12项,国家专利5项,地方技术规程1项。

      “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扎实创新,精益求精”已逐步成为团队精神。他们作为“丽薯”系列的*、革新传统种植技术的拓荒者、丽江马铃薯产业的开拓者,对太安马铃薯产业发展,以及对丽江及云南农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成绩已成为过去,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创新将成为不断推动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丽江市农科所马铃薯科技团队将进一步加强以“丽薯系”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应用和丽江优质马铃薯种薯基地建设为重点,继续加强国家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丽江试验站建设和省、市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实施,通过科技创新不断引领支撑服务丽江乃至全省马铃薯产业发展。

    农业网(Agronet.com.cn)微信扫一扫: 尽“扫”天下农商情

    农业网编辑:agronetliqifan首页 打印 字体 [ ]

    转发到: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 农业网”(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农业网”(Agro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看三级|国产麻豆放荡av剧情演绎|五月激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