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gm9rr"><strong id="gm9rr"><small id="gm9rr"></small></strong></p>

  • <acronym id="gm9rr"></acronym>
    欢迎来到 农业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品牌声明 | 网站建设 | 网址导航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农业网首页 > 农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提升植保六大能力护航农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植保六大能力护航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网   时间:2018/11/30 8:07:00  来源:农民日报  阅读数:458

      近日,全国农技中心在四川成都召开2018年全国省级植保(植检)站(局)长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近年来植保植检工作的成效和经验,分析了新形势、新任务,讨论研究了服务农业绿色发展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安排部署了今后重点工作,要求重点提升植保六大能力,护航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朱恩林、全国农技中心主任刘天金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近年来我国植保植检事业创新发展,成绩显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虫口夺粮”端稳饭碗。近5年全国病虫草鼠害年均防治面积83.8亿亩次,年均挽回粮食损失9530多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5.4%,确保了中国人的饭碗装“中国粮”。二是疫情防控守护产业。近5年累计完成国外引种检疫审批5万批次、产地检疫34万批次、调运检疫52万批次,保障了用种安全;成功遏制了马铃薯甲虫、苹果蠹蛾、柑橘黄龙病等重大疫情的扩散蔓延趋势,建立了30个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示范区,保护了农业产业安全。三是绿色防控提质增效。病虫害防治改变了化学农药一统天下的局面,2017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面积达5.5亿亩以上,覆盖率从2012年的12%提高到27.2%。四是社会化服务多元发展。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已由2012年的1.2万个发展到8.8万个,从业人员由80万人发展到131.2万人,日作业能力由3000万亩发展到9000万亩,尤其是在蝗虫、小麦条锈病、柑橘黄龙病、红火蚁等重大病虫应急防控中的作用得到社会充分认可。五是国际合作提升影响。认真履行国际公约,组织开展有害生物监测治理、进出境农产品检疫监管,有力推动了我国农产品“走出去”;通过与韩国、越南、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开展合作,有效提升了对跨区跨境有害生物的控制能力和治理水平。

      会议强调,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给植保植检工作提出了新挑战。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执行力度增强,对农药减量增效、农药废弃物回收和面源污染治理提出了新要求。二是重大病虫害灾变因子增多、抗药性问题突出,给掌握病虫规律带来了新课题。三是种植业布局持续调整,产业规模化经营力量壮大,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深入农村,为病虫疫情监控和植保信息服务增加了新任务。四是国内外市场融合,境外有害生物随进口贸易传入的风险加大,国内植物疫情随调运携带扩散的威胁犹存,给植物疫情阻截监管构成了新挑战。

      会议要求,各级植保植检机构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认清改革新形势,把握发展新机遇,研究解决新问题,夯实支撑新条件,努力开创新局面,为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为此,要重点提升六大能力。一是要紧盯重大疫情、关注新发动向、强化种子种苗监管、补好风险分析短板,全面提升疫情监管能力。二是要以植保能力提升工程、实时监测和*预警决策、手机等移动端信息服务为抓手,稳步推进病虫监测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全面提升监测预警能力。三是要把握投入品、环境和农产品“绿化”的核心要素,加大政策扶持、集成融合、示范引领和宣传培训力度,全面提升绿色防控能力。四是要创新发展模式,引入防控效果检验、经营风险防范和服务质量跟踪评价机制,争取农机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扶持专业化组织做强做优,全面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五是要推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早日出台,积极修订植物检疫相关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加快制定与绿色投入品关系密切的生产、管理、试验示范及应用效果评价标准,健全完善应急预案制度,全面提升法治保障能力。六是要建立农作物有害防控专家组制度,实施植保体系素质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全面提升人才支撑能力。

      会议由全国农技中心党委书记魏启文主持,全国各省级植保(植检)机构负责人共50人参加了会议。

    农业网(Agronet.com.cn)微信扫一扫: 尽“扫”天下农商情

    农业网编辑:agronetyaolei首页 打印 字体 [ ]

    转发到: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 农业网”(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农业网”(Agro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看三级|国产麻豆放荡av剧情演绎|五月激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