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船集團工會組織的“勞模立項攻關”活動中,48名勞模上報課題52項,不到1個月,共有30個項目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創造價值近500萬元。如今,大船集團的勞模越來越愛用智慧創造財富,他們用創新精神詮釋著勞動模范的新形象。 在大船集團工會,記者看到一份“勞模立項課題完成情況一覽表”:“BC1800系列船甲板精度控制”創造價值30萬元;“600噸吊車大車驅動機構技術改造”創造價值26萬元;“角焊機1人多機操作使用的培訓及調試”創造價值19萬元;“干舷計算快速算法”創造價值7萬元……所有的課題主持人清一色是勞動模范,他們有的是科研人員,有的是管理人員,有的是普通工人,其中包括外來務工人員。 大船集團素有“勞模搖籃”之稱,培養出許多聞名國內外的中國工業模范代表:“爆炸大王”陳火金、“船臺女鐵人”郭玲華、“號料高手戰一刀”戰懷奎……新時期,大船集團勞模的“智慧”越發顯現出耀眼的光芒,成為“學習型、技能型、知識型、管理型、創新型”的模范。 如今,大船的勞模隊伍中,包括外來務工人員的一線工人仍占據半壁江山,但科研人員的比例正大幅提升,這一數字已由2005年的7%提升至11%,2015年,這一比例將達到22%。集團工會負責人說:“這種變化是依照貢獻性收入而定的,科研人員設計時畫錯一條線,就可能讓一個班的工人忙上一周,損失成噸的鋼材。如今造船產業越來越精細化,科研人員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 為了引導勞模群體向“智慧”轉型,大船集團不僅開展了“勞模立項攻關”活動,還創建了勞模創新工作室。以有專長、有經驗、有創新能力的勞模為引領,由勞模所在班組、科室人員共同參與,開展群眾技術創新活動,有效解決了許多生產經營中的技術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