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gm9rr"><strong id="gm9rr"><small id="gm9rr"></small></strong></p>

  • <acronym id="gm9rr"></acronym>
    欢迎来到 农业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品牌声明 | 网站建设 | 网址导航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农业网首页 > 农业科技 > 农药技术 > 大豆苗期根部病害防治方法
    大豆苗期根部病害防治方法
    农业网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阅读数:463

      大豆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病虫害的发生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指导农业生产,本文简单介绍了大豆苗期常见根部、叶部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大豆苗期根部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1.大豆根腐病:是目前大豆生产上危害较重的病害之一,由多种病原菌混合侵染,主要发生在大豆苗期,常见症状是幼苗茎基部和根部被害,主根病斑呈褐色,椭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严重者可延及到须根。植株地上部生长受影响,幼苗矮小,甚至于枯死亡。

      防治根腐病的药剂种类较多,各地生产的种衣剂是防治此病的*药剂。在地下害虫和根腐病混合发生的地区,选用含有杀虫剂和杀菌剂的种衣剂(如黑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研,制的甲多大豆种衣剂)拌种;在根腐病单独发生的地区可选用生物农药“根保剂”或60%超微粉可湿性多福合剂拌种。此外,合理轮作亦能减轻病害。

      2.大豆立枯病:幼苗受害后,主根和茎基部变红褐色腐烂,在齐地表的茎基部形成下陷的红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轻病苗生长迟缓,植株黄矮;重病苗茎基变褐细缢,折倒枯死。

      对该病无*药剂防治,可通过农业栽培措施来减轻病害的发生,如增施底肥,促进幼苗生长,与非寄主作物轮作,及时排水等。

      3.大豆孢囊线虫病:在我省干旱沙碱地区发生普遍,近年由于大豆重迎茬面积增加,该病有蔓延趋势。幼苗受害后生长迟缓,萎黄,根上有密集的白色孢囊,重病苗停止生长,终至死亡。

      对该病害实行农业防治很重要,与非豆科作物 3—5年的轮作,加强肥水管理,种植抗病品种如“抗线1号”。药剂防治,用种子量的0.6-0.7%乙基硫环磷乳油或大豆种衣剂拌种,可防治*代孢囊线虫侵染,减少后期虫源,还可兼防根腐病和根潜蝇等。

      大豆苗期叶部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1.大豆灰斑病: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发生较重。幼苗子叶上病斑圆形,半圆或椭圆形,深褐色略凹陷,与健部分界明显,若遇低温多雨天气,子叶上病斑迅速扩展蔓延至生长点,使幼苗顶芽变褐枯死。

      防治上除选用抗病品种外,可在发病盛期前喷 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隔7-10天喷*,共喷两次。

      2.大豆羞萎病:该病对大豆;植株各部位都能造成严重危害。幼苗受害时较健株矮小,幼叶雕萎下垂早期死亡。

      目前该病害发生尚不普遍,应防止带病种子,调入无病区。建立无病留种田,轮作,处理病株残体等措施均能减轻病害发生。种子处理亦是防治此病的重要措施,可用种子量的0.3%的50%福美双拌种。

      3.大豆褐纹病:该病主要危害叶片,造成早期落叶。幼苗亦可受害,病苗子叶上的病斑圆形,黄褐色,略凹陷,后期病斑的枯苑部分产生轮纹,病叶两面散生小黑点。真叶上病斑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或深褐色,后期病斑中部色泽变淡,产生小黑点。

      防治措施:实行大面积轮作,清除田间病源。用种子量0.3%的福美双或多菌灵拌种。在病叶率上升前喷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可有效防治此病。

      4.大豆叶部细菌性病害主要有:大豆细菌性叶烧病,大豆细菌斑点病,二者在大豆幼苗子叶上均产生褐色斑。发病重时可喷洒代森锌、多菌灵等药剂防治。

    农业网编辑:agronettjc首页 打印 字体 [ ]

    转发到: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 农业网”(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农业网”(Agro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看三级|国产麻豆放荡av剧情演绎|五月激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