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gm9rr"><strong id="gm9rr"><small id="gm9rr"></small></strong></p>

  • <acronym id="gm9rr"></acronym>
    欢迎来到 农业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品牌声明 | 网站建设 | 网址导航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农业网首页 > 农业资讯 > 茶叶 >行业动态 > 蕉城:千年“茶乡”的复兴之路
    蕉城:千年“茶乡”的复兴之路
    农业网   时间:2008/7/22 13:42:00  来源:第一茶叶网  阅读数:49

        “南北山头竞采茶,一肩便是好生涯。旗枪声价分高下,艳说茶商几十家。”这首清代蕉城人吴寿坤的《松城杂咏》道出了古时蕉城茶园丰盛、茶市繁荣的亮丽风景与民生对茶的倚重。
      今天,蕉城依然是全国*的茶叶之乡。这里悠久的产茶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越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山海资源,造就了当地独特的传统支柱产业——茶业。目前,全区现有茶园面积达10.275万亩,可采面积64000亩,从事茶叶生产的农户达5.2万多户,21万多人,产值1.17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16.7%,茶叶带动相关产业实现产值达2亿多元。茶业无疑是蕉城农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2004年,蕉城区新一届区委、区政府领导上任后,出台了以茶产业开发为重点的山地综合开发政策,决定从2004年开始实施“*年打基础,第二年上规模,第三年见效益,农民人均收入增加500元”的“365”工程。2007年蕉城区又制定了《2008-2010年新一轮茶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加强茶叶品种改造,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和有机茶,实施品牌战略,扶持龙头企业,科技兴茶,开拓市场,推进茶产业升级发展。

      辉煌背后的茶业危机

      蕉城产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茶叶品类,几经变革。茶史可上溯到三国、晋朝,唐朝产团饼茶“腊面”贡茶,宋朝至清朝制蒸青、炒青绿茶,明、清曾贡“芽茶”,民国至今多制烘青绿茶或炒绿,供窨制花茶。当地“天山绿茶”特定品质素以其以“香高、味浓,色翠、耐泡”四大特色而久负盛名。当代《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名茶志》、《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中国茶经》、《中国名优茶选集》、《福建名茶》及高等院校教科书等典籍均记有“天山绿茶”之篇。

    农业网(Agronet.com.cn)微信扫一扫: 尽“扫”天下农商情

    农业网编辑:首页 打印 字体 [ ]

    转发到: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 农业网”(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农业网”(Agro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看三级|国产麻豆放荡av剧情演绎|五月激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