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gm9rr"><strong id="gm9rr"><small id="gm9rr"></small></strong></p>

  • <acronym id="gm9rr"></acronym>
    欢迎来到 农业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品牌声明 | 网站建设 | 网址导航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农业网首页 > 农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青海省农牧业丰产丰收已成定局
    青海省农牧业丰产丰收已成定局
    农业网   时间:2019/12/17 11:24:00  来源:青海日报  阅读数:367

     

    种植业将全面丰收、畜牧业攻坚转型有成效、渔业生产增势不减、农畜产品质价同增……近日,记者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今年青海省农牧业丰产丰收已成定局。
    俗话说“无农不稳”。今年以来,青海省农业农村部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共同启动创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这一重要机遇,坚持绿色发展与质量兴农一起抓,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绿的发展态势,为保供给、稳物价、增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青稞亩产量*接近千斤
    “优良青稞品种昆仑14号,经过实收测产验收,每亩产量达到了487.65公斤,比历史*高纪录每亩350公斤高出130多公斤,海北州青稞单产量*接近千斤。”今年10月,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从海北草原传遍了全省。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滩乡岳峰村的海北藏族自治州青稞种子基地良种繁育田里的青稞单产量接近500公斤。
    青稞在青藏高原上有3500多年的种植历史,它是青海农牧业的主导产业,是酿造工业、饲料加工业的重要原料,也是开发营养保健类产品的朝阳产业。2018年,青海省青稞种植面积达到6.6万公顷,占粮食作物的四分之一,从事青稞生产加工的大中型企业有18家,直接带动深度贫困地区5%以上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作为青海省青稞主产区之一,今年海北州农作物播种总面积4.3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580公顷,其中青稞1.4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826公顷。
    来自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今年因政策利好,预计今年全省青稞产量达到17.75万吨,增长4%。不仅如此,目前青海省青稞产业已经打响姓“青”品牌,组建了“青稞产业联盟”,建立良种繁殖基地4000公顷,扶持4家青稞加工企业建成青稞饼干、β-葡聚糖饮料等生产线8条,并投产运行,启动建设青稞产业园……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今年,全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5.7万公顷,较上年有所增加。预计全省粮食总产达到112万余吨,较上年增加1.2%,连续12年保持在100万吨以上。油料总产29.71万吨,基本持平;蔬菜总产151.4万吨,增长2.02%。
    全省12个县1个场通过有机畜牧业认证
    作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青海,畜牧业在全省农牧业发展中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种植业全面丰收的同时,今年全省畜牧业攻坚转型也取得了积极成效。
    “大力发展及建设青海牦牛公用品牌,打造成*大品牌,全面参与全国及全球竞争,是顺应发展新趋势,培育发展新动能,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对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带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具有重大意义。”12月7日,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玉虎在青海牦牛公用品牌发布会上表示。
    作为国内牦牛存栏量*大的地区,全省牦牛存栏近500万头,占世界牦牛总量的38%,具有打造世界牦牛之都的先天战略优势。通过近年来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全省已有12个县1个场通过有机畜牧业认证,认证草原面积达488.5万公顷,扶持建设了63家有机生态畜牧业生产基地,认证牦牛127.6万头,藏羊290万只,成为全国规模*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
    今年,全省预计全年牛羊分别出栏226.52万头、832.46万只,同比增加42.74万头和19.12万只。通过“点对点”调运生猪20.37万头、猪肉4.37万吨,保障了市场供给,全省生猪生产恢复态势明显。预计全年肉类产量达到46.42万吨,增长2.7%,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36万吨、45.7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渔业生产增势不减
    此外,今年青海省农牧业丰产丰收的势头还表现在渔业生产增势不减、农畜产品质价同增、农牧民收入持续提高等方面。
    “今天捕了大概35吨虹鳟鱼,经过我们加工后就要发往各地了。”12月9日,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企业养殖的虹鳟鱼不仅远销到北京、上海等国内30多个大中城市,而且已经出口到俄罗斯了。
    为充分发掘我省冷凉水体资源优势,全面加快冷水渔产业转型升级,今年年初,省政府批准发布了《青海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9-2030年)》,明确了青海省水域、湖泊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空间区域,规定了黄河沿线水域布局渔业网箱面积、养殖容量限制要求,为青海省冷水渔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据青海省农业农村厅渔业部门负责人介绍,今年青海省渔业养殖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在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情况下,仍保持稳中有增的态势。
    据统计,目前全省有渔业养殖场(企业、合作社)112家,养殖面积达到17400公顷。各类水产品产量达到18525吨,增产1000吨,同比增长8.53%。其中鲑鳟鱼产量达到15288吨,占国内养殖总量的三分之一。同时,自产种植业、畜禽、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8.8%、*和*,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
    大力推进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兴农,实施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用“生态青海、绿色农牧”为“青”字号农畜产品品牌不断注入含金量,今年青海省农畜产品优质优价趋势明显,主要农畜产品批发价格同比上涨1.6%。预计全省农牧民仅靠种植业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200元。牛羊肉价格保持高位运行,养殖户增收显著。
    省农业农村厅先后组织100余家企业和合作社参加省内青洽会、省外农交会、有机博览会等一系列展销会,青海特色农产品达成销售额近1000万元,签署销售合同4亿多元,使青海省特色农畜产品走出去实现新突破。
    农牧业生产增势不减,农畜产品质价同增,农牧民收入持续提高……相信在全省农牧业特色产业迅猛发展、一个个“青”字号农畜产品品牌脱颖而出的今天,青海省农牧业发展之路会越来越稳。

    种植业将全面丰收、畜牧业攻坚转型有成效、渔业生产增势不减、农畜产品质价同增……近日,记者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今年青海省农牧业丰产丰收已成定局。

     

    俗话说“无农不稳”。今年以来,青海省农业农村部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共同启动创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这一重要机遇,坚持绿色发展与质量兴农一起抓,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绿的发展态势,为保供给、稳物价、增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青稞亩产量*接近千斤

     

    “优良青稞品种昆仑14号,经过实收测产验收,每亩产量达到了487.65公斤,比历史*高纪录每亩350公斤高出130多公斤,海北州青稞单产量*接近千斤。”今年10月,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从海北草原传遍了全省。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滩乡岳峰村的海北藏族自治州青稞种子基地良种繁育田里的青稞单产量接近500公斤。

     

    青稞在青藏高原上有3500多年的种植历史,它是青海农牧业的主导产业,是酿造工业、饲料加工业的重要原料,也是开发营养保健类产品的朝阳产业。2018年,青海省青稞种植面积达到6.6万公顷,占粮食作物的四分之一,从事青稞生产加工的大中型企业有18家,直接带动深度贫困地区5%以上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作为青海省青稞主产区之一,今年海北州农作物播种总面积4.3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580公顷,其中青稞1.4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826公顷。

     

    来自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今年因政策利好,预计今年全省青稞产量达到17.75万吨,增长4%。不仅如此,目前青海省青稞产业已经打响姓“青”品牌,组建了“青稞产业联盟”,建立良种繁殖基地4000公顷,扶持4家青稞加工企业建成青稞饼干、β-葡聚糖饮料等生产线8条,并投产运行,启动建设青稞产业园……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今年,全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5.7万公顷,较上年有所增加。预计全省粮食总产达到112万余吨,较上年增加1.2%,连续12年保持在100万吨以上。油料总产29.71万吨,基本持平;蔬菜总产151.4万吨,增长2.02%。

     

    全省12个县1个场通过有机畜牧业认证

     

    作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青海,畜牧业在全省农牧业发展中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种植业全面丰收的同时,今年全省畜牧业攻坚转型也取得了积极成效。

     

    “大力发展及建设青海牦牛公用品牌,打造成*大品牌,全面参与全国及全球竞争,是顺应发展新趋势,培育发展新动能,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对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带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具有重大意义。”12月7日,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玉虎在青海牦牛公用品牌发布会上表示。

     

    作为国内牦牛存栏量*大的地区,全省牦牛存栏近500万头,占世界牦牛总量的38%,具有打造世界牦牛之都的先天战略优势。通过近年来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全省已有12个县1个场通过有机畜牧业认证,认证草原面积达488.5万公顷,扶持建设了63家有机生态畜牧业生产基地,认证牦牛127.6万头,藏羊290万只,成为全国规模*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

     

    今年,全省预计全年牛羊分别出栏226.52万头、832.46万只,同比增加42.74万头和19.12万只。通过“点对点”调运生猪20.37万头、猪肉4.37万吨,保障了市场供给,全省生猪生产恢复态势明显。预计全年肉类产量达到46.42万吨,增长2.7%,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36万吨、45.7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渔业生产增势不减

     

    此外,今年青海省农牧业丰产丰收的势头还表现在渔业生产增势不减、农畜产品质价同增、农牧民收入持续提高等方面。

     

    “今天捕了大概35吨虹鳟鱼,经过我们加工后就要发往各地了。”12月9日,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企业养殖的虹鳟鱼不仅远销到北京、上海等国内30多个大中城市,而且已经出口到俄罗斯了。

     

    为充分发掘我省冷凉水体资源优势,全面加快冷水渔产业转型升级,今年年初,省政府批准发布了《青海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9-2030年)》,明确了青海省水域、湖泊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空间区域,规定了黄河沿线水域布局渔业网箱面积、养殖容量限制要求,为青海省冷水渔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据青海省农业农村厅渔业部门负责人介绍,今年青海省渔业养殖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在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情况下,仍保持稳中有增的态势。

     

    据统计,目前全省有渔业养殖场(企业、合作社)112家,养殖面积达到17400公顷。各类水产品产量达到18525吨,增产1000吨,同比增长8.53%。其中鲑鳟鱼产量达到15288吨,占国内养殖总量的三分之一。同时,自产种植业、畜禽、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8.8%、*和*,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

     

    大力推进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兴农,实施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用“生态青海、绿色农牧”为“青”字号农畜产品品牌不断注入含金量,今年青海省农畜产品优质优价趋势明显,主要农畜产品批发价格同比上涨1.6%。预计全省农牧民仅靠种植业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200元。牛羊肉价格保持高位运行,养殖户增收显著。

     

    省农业农村厅先后组织100余家企业和合作社参加省内青洽会、省外农交会、有机博览会等一系列展销会,青海特色农产品达成销售额近1000万元,签署销售合同4亿多元,使青海省特色农畜产品走出去实现新突破。

     

    农牧业生产增势不减,农畜产品质价同增,农牧民收入持续提高……相信在全省农牧业特色产业迅猛发展、一个个“青”字号农畜产品品牌脱颖而出的今天,青海省农牧业发展之路会越来越稳。

     

    农业网(Agronet.com.cn)微信扫一扫: 尽“扫”天下农商情

    农业网编辑:agronetchenfangjun首页 打印 字体 [ ]

    转发到: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 农业网”(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农业网”(Agro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看三级|国产麻豆放荡av剧情演绎|五月激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