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gm9rr"><strong id="gm9rr"><small id="gm9rr"></small></strong></p>

  • <acronym id="gm9rr"></acronym>
    欢迎来到 农业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品牌声明 | 网站建设 | 网址导航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农业网首页 > 农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西瓜地里的红薯丰收了
    西瓜地里的红薯丰收了
    农业网   时间:2019/11/5 14:05:00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阅读数:381

      “今年红薯真好卖,还没有出土就有‘婆家’了,一个电话收购商直接把车开到地头。”又到了红薯收获的季节,汝南县板店乡冯屯村的一块红薯地,伴随着拖拉机的轰隆声,除蔓、翻土、捡拾,站在地头看去,满地的红薯瓜排列成行,个个体态饱满,种植户张洪斌正在忙着往丝网袋里装红薯,装好的一袋袋红薯就地过秤后,随即装上了等在地头的运输车,张洪斌一家虽然忙得不可开交,但个个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斤红薯4毛5,一亩地6000斤就是2700元。我这8亩地采取的是西瓜红薯套种,西瓜已经卖了2万多元,现在红薯又获得了丰收,再卖2万元不成问题。”

      今年54岁的张洪斌是板店乡冯屯村农民,高中毕业后就一直在家从事特色农业种植,目前已流转土地80多亩,主要种植优质小麦、西瓜、红薯等作物。为了掌握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他曾多次参加市、县、乡组织的经验交流会,凡有新品种、新技术他都率先试验,成功后推广。尤其是红薯,经他试种推广的品种有商薯19、豫薯8号、徐薯、紫薯等10多个,在他的带动下,冯屯村周边群众种植红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红薯产量和效益逐年提高。

      “红薯是投资少、亩产高、加工增值空间大的作物,一亩红薯的收入相当于4亩玉米的经济效益。今年我乡新品种红薯种植面积突破了5000亩,有望为群众创收1500多万元。”板店乡党委书记王留印介绍说。

      红薯种植与加工在板店乡有着悠久历史和良好基础,为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板店乡把种植红薯作为调优农业种植结构的项目之一,积极号召广大群众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红薯产业。为抓好红薯推广种植,板店乡党委、乡政府合理安排,精心部署,推广良种良法,在红薯品质上寻求突破,引进了商薯18、商薯19、浙薯13、豫薯8号等多个优良品种,淘汰了传统种植品种,打破了红薯增收瓶颈。同时抽调农技人员深入村组、农户,强化宣传引导,通过走“合作社+农户”路子,建立红薯育苗和薯产品加工基地,免费为红薯种植户提供产、加、销一条龙服务,拉长产业链条,增加了红薯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农民收入。全乡优质红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今年已达5000亩以上。不起眼的小红薯被农民亲切地称为“金疙瘩”,红薯产业被打造成了农业增收的特色亮点,逐步做大做强,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支柱产业,许多农民靠种植红薯走上了富裕路。

      张洪斌等一大批土地流转大户,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红薯种植经验,他们摸索出的“西瓜套红薯”种植模式就是一种高效间作套种模式。

      “红薯种在西瓜地,是因为西瓜肥水投入大、剩余肥力充足,间作套种可以提高土地和光热资源的利用率。”据张洪斌介绍,西瓜套种红薯,西瓜要选用早熟品种,地膜覆盖移栽;红薯在西瓜行间起垄栽培,适当晚栽。西瓜早期生长旺盛,红薯早期生长较缓慢,二者共生相互影响不大。西瓜收获后及时清除瓜秧,对红薯中后期生长基本没有影响。收了西瓜再收红薯,一亩地产值可达5000多元。

    农业网(Agronet.com.cn)微信扫一扫: 尽“扫”天下农商情

    农业网编辑:agronetchenfangjun首页 打印 字体 [ ]

    转发到: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 农业网”(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农业网”(Agro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看三级|国产麻豆放荡av剧情演绎|五月激情综合